我「陪」爺爺去爬山 — 敬老登高重陽節
重陽節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,根據古代的《易經》,所有東西都可分陰陽,數字裏面,奇數為陽,偶數為陰,而農曆的九月初九,正好是兩個「九」,重複的陽數,所以叫重陽節。它不僅是對老人的敬愛表達,更寄托了人們對於長壽和健康的祝福,也是一個家人以及親朋好友團聚的日子。
起源與傳說
傳說東漢時,有一個叫桓景的人,他的父母因為附近河裏住的瘟神而病死,因此桓景決心要斬妖除魔,並向一位仙人拜師學藝。桓景每天早起晚睡,披星戴月,不斷苦練,沒多久便學成了一身好武藝,師傅更賜了桓景一把寶劍。桓景回到家鄉,就在九月九日那天,帶領著家人和鄉親父老,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。登山後,他將一些茱萸葉分給大家掛在身上,之後每人再喝一口菊花酒。果然,妖魔不敢走近村民的身邊,令他們免受瘟疫的感染。桓景之後獨自和妖魔搏鬥,因為有茱萸葉做成的衣服保護,妖魔沒有辦法傷害到他,之後桓景更將把菊花酒噴在妖魔身上,令其變得非常虛弱。最後,便拿出青龍寶劍,將病魔殺死。自此之後,汝河兩岸的百姓,就會在九月九日登高避禍。而桓景劍刺瘟魔故事,一直流傳到現在。
傳統習俗
人們在重陽節登高、插茱萸和喝菊花酒的習俗自桓景後就這樣流傳下來。此外,人們還會在重陽節吃重陽花糕,花糕具有『吉祥五色』,古人認為可以避邪消災。『糕』又與『高』同音,寓意步步高升。
重陽掃墓的習俗仍然流行,人們重陽上山,既可登高,也可掃墓。在廣東,登山祭祖又叫「拜太公山」,新界有的圍村至今還保留著「拜太公山」和「太公分豬肉」的傳統,也就是說,在重陽的時候,一個家族會集體去山上掃墓祭祖和在家族中分發祭品。
小結
重陽節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。登高和掃墓不僅讓人們與自然環境接觸,也提醒著我們尊重前人並珍惜當下。同時,這些活動也促進了家庭之間的凝聚力。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,人們可能會忽略傳統節日的價值和意義。然而,重陽節作為一個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節日,應該被重視和傳承,提醒著我們要關注家庭、敬愛長輩和尊重傳統價值。
繪本閱讀
不論是哪個節日,陪伴均是過節的最佳方式,或許重陽節會漸漸失去祭祖的本意,但更多了一份孝老敬親的新意。歡迎家長與孩子們一起閱讀繪本,了解更多尊老、敬老和愛老的傳統意義。
《我「陪」爺爺去爬山 — 敬老登高重陽節》
作者:徐海娜
繪者:徐海娜
出版:博文教育(亞洲)有限公司